会展具有桥梁、窗口、展示、连带等功能,在促进商品流通、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经济有许多共同点,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拉动效应(带动效应),乘数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虹吸效应,挤出效应,溢出效应,虹吸效应,挤出效应。

以上这么多效应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而是互有交集,互有关联,目前也没有专业文献资料把这么多的效应讲清楚,今天做一个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补充和斧正。

首先要明确效应的定义,效应(effect)是一种结果,区别于因(cause)。所以,对于会展而言,会展本身是cause,各种effect是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是cause,得瓜是effect;下了一场大雨是cause,庄稼长高了5公分是effect。

对于会展的溢出效应而言,举办一场会展活动是cause,因为这场活动的举办产生的溢出就是effect,effect也可以理解为impact,因此,effect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之分。

所以,会展的溢出效应也有正负之分。

溢出效应最早出现不是在会展领域,而是经济学的一个定义。

中国有句古话,肥水不流外人田。然而,本是私有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一个人掌握之后,却可惠及他人,经济学家称之为“外溢效应(Spillover Effect)。心理学里面也有溢出、示范的概念。

翟东升在《中国为什么有前途》里面提到,学界如今公认的溢出路径有四种:一是竞争效应,二是示范模仿效应,三是联系效应,四是培训效应或者说人才流动路径。

以上溢出效应的四个表现形式同样适用于会展活动:

通常而言,某一个会展是本行业、本领域的竞技秀、奥林匹克盛会,所以必然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这就是竞争的溢出。

看到了人家做得好的模式,促进同行去学习,这就是对同行的模仿效应。

之前不联系不见面,在展会上加强了联系,创造了合作,这就是联系效应。

展会是新知识、信息、新技能、人才的集散地,所以存在人才流动和知识的溢出。

综上所述:展会溢出效应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这里归纳为三个溢出,其本质是人:

知识的溢出:自迈克尔波兰尼提出默会的维度以来,默会知识的溢出需要亲力亲为的体验和示范,此外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在《知识创造公司》中描述的隐知识和显知识的转化过程需要社交(社会化)。在展会之中,是知识溢出的最佳场所,通过讲演、演示、培训、示范,让新知识得到扩散,让默会的知识外显。

情感的溢出:不管是憎恶还是喜欢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参加展会,增强社交,喝喝酒吃吃饭,您会增强这种情感,消解误解和误会,多那一点点喜欢,久而久之,就会通过镜像神经元增加彼此的脑回路链接。

精神的溢出:看视频和读书,很难产生励志的效果,一个誓师大会,一场年会,一场聚会,产生涂尔干所说的集体欢腾,集体欢腾就是精神能量的溢出。现场看到了成功者的成功历程和精神激励,这种启发和示范,是启蒙,是激励,是百倍的信心。

综上所述,展会溢出效应的核心是人,更多的是有关人的知识、精神、情感、信仰、价值观的溢出,是无形之中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溢出。

最后还有几个其他的效应,点到为止:

其一是挤出效应:比如承接一个展会,比如进博会,那么必然牺牲其他展会易地举办,这就是展会的机会成本,因为时间和空间具有稀缺性,越是大的展会,挤出效应就越大。

其二是拉动效应:一般是从消费属性而言,举办一个展会对当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商务消费都有拉动,拉动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属性。当然,也有对当地的专业服务水平提升的拉动。

乘数效应: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效应,是用一个拉动系数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上游的投入对下游产业产出的带动,促进总量的提升。

集聚效应:微观的集聚效应是在展会举办的期间短期内,行业人脉资源汇聚在一起;宏观的集聚效应是产业集聚,比如一个展馆吸引了展会举办,由此催生落地了一批专业的服务商,产业集聚由此产生。

虹吸效应:是指超级IP自带超级流量,犹如黑洞,把相关的人流人脉资源全部吸过来,其他展会只好避开撞车。

辐射效应:其实也是一种溢出,无形的和有形的,均有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由此可见,上述效应互有关联互有区别。

总而言之,展会确实产生一系列各种涟漪效应,分清这些效应很重要,需要界定一个分析框架和计算方法。